近日,苏州市工信局公示了苏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名单及储备培育名单,苏州高铁新城3家园区入选。其中,获评苏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2家、储备培育1家,占相城全部获评名额75%;苏州市大数据产业街区是相城四星级数字经济产业园。
苏州市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是指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主导,具有较强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性和品牌影响力的产业园区。
苏州市大数据产业街区定位为“长三角数据要素融合枢纽”和“全国数实共生发展样板”,具有“交通便捷、要素汇聚”的比较优势、“一个街区,多个园区”的整体布局、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3000家、对外拓展园区超10家,将更好地助力相城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为相城“双中心”建设注入充足动能。
街区以数据要素产业为引领,聚焦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交通、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关注元宇宙、电子竞技、数字文化创意、数字贸易等N个重点细分领域,构建“1+4+N”产业体系。
苏州相城影视产业园位于开泰路18号,东邻阳澄湖、西依相城生态园、北靠盛泽塘。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有15栋企业总部大楼。产业园致力于打造“集电影、综艺、动画动漫、CG特效、影视中后期制作、专业人才培训等为一体的影视动画数字化产业集群”。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港路,占地180亩,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包括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创新成果展示中心、会议交流中心为主的建筑群,于2020年12月投入使用。
该项目是目前苏州高铁新城单体投资额最大的科技创新载体,由苏州高铁新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致力将园区打造成引才聚才新高地,助力高铁新城成为高铁枢纽中心、产业发展高地、生态宜居新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一大批优质、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相继落地在苏州高铁新城,得益于新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为相城“双中心”建设的中心,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以“建设促进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的核心支点”为目标要求,依托高水平建设的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标杆性产业载体,积极招引一批核心技术强、创新能力佳、技术应用广的企业在这里集聚,并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
完善顶层设计,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向发力。截至2022年底,累计招引日产出行、天融信、在场传媒等数字经济企业超500家,总量超1500家;市级数字经济入库企业(机构)数新增61家,总量达259家。
聚焦平台集群,推动融合发展。央行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央行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全国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CCF)等一系列平台纷纷落地。
加快载体基建,筑牢发展根基。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数字金融总部经济园等项目进度,加快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全面强化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封闭测试道路和绕城高速建设,完成“智驾运维港”二期建设并投用,为苏州高铁新城开放自动驾驶产业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未来,苏州高铁新城将继续营造一流的发展服务环境,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为相城区建设“长三角乃至全国数字化发展第一区”贡献力量。(黄丹)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意味着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测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员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
如果你还徘徊在专业选择的边缘,不知该“选择”或“逃离”哪些专业,不妨来了解一下,新质生产力如何给专业赋能。”对于“选择高校还是选择专业”这个考生填报志愿的老问题,林万龙建议,行业头部高校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更稳妥的选择。
15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在香港圆满通过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这标志着亚太6E通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已在轨工作整整一年了。它先后捕捉到“玛娃”“泰利”等台风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在2023年以来的一些气象监测中精准监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钻头,其实很不简单,它是西南石油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装备制造的发展历程。”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说,学校着力推动能源报国网络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叫响了能源报国网络育人品牌。
当前,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如果运动场馆配备应有的急救设施,或能转危为安。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各类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越来越常见。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砖瓦的出现、钢材的使用、混凝土的兴起引领了土木工程的前三次飞跃,钱七虎院士表示,第四次飞跃则以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为标志。